牛正乾:公立医院改革核心不是取消以药养医的问题

来源:搜狐健康   2012/5/30 18:27:43

    不可否认,主管部门在提出取消以药养医改革思路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希望仅仅通过取消以药养医的方式来解决公立医院改革,肯定是行不通的。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不是取消以药养医的问题,而是能否真正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上提到的“四个分开”中的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赢利和非赢利分开。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就是如何实现管办分开,包括管办分开的路径、措施等。

  四个分开是有主次轻重缓急的,依次是: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赢利和非赢利分开。仅仅通过形式上取消药品加成,采用零加价率的方式让医院卖药不赚钱,不是真正的“分开”。通过零加价率的方式能切断医院、医生与药物的利益关系吗?根本做不到。以药养医有两层含义,我们大部分人目前所关注的只有一层。以药养医一个是“以药养医院”,另一个是“以药养医生”。以药养医院主要是医院卖药加价赚钱,补贴医院的支出;以药养医生指的是医生靠开方提成、大处方拿回扣等问题,过度医疗、不合理用药等。我们要解决以药养医的核心之核心是首先应该考虑如何解决医生的处方行为不受回扣利益的影响,而不单单是医院多赚了15%的差价问题。医院多赚15%的差价,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障碍,对普通患者的伤害是有限的。而医生开方拿20%、30%甚至40%的回扣,诱导消费、过度用药、不合理用药、不合理诊疗,对医生诊疗行为的扭曲是非常严重的,对患者的伤害是巨大的。

  而我们现在的改革思路,药品零差率的方式并没有解决医生处方行为的约束与激励的问题。所以它的效果一定是有限的。

  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管办分开,怎么做,我们很多专家、学者都有很多共识。医疗改革的终极目的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好病、少生病的问题,医药分开的初衷是期待解决医生的诊疗行为、希望切断医院、医生与药品的利益关系。现在支配医生处方行为的是各类形式的直接回扣、贿赂,或变相回扣、贿赂,如果医生这个诊疗方式的“激励”力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仅仅改革的其他环节,而激励与约束机制不不发生根本性改变的话,我觉得效果非常有限。

  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没有,有,应该说在全世界基本上是共识,或者说主要的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非常清楚的表明,改革医保付费机制,是约束医生处方行为的的有效方式。仅仅通过理论上取消以药补医,是希望医院不要靠卖药赚钱了,那拿什么来补贴医院支出呢?一个是通过提高诊疗费用,一是政府财政拨款补贴。医院要运转、医生要生存,如程部长所说,医生的收入应该拿高于社会三倍的收入。现在又要医生要拿高收入,又不让医院挣钱。这个钱从哪来?如果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相近的一个大夫和一个公务员,大夫的收入远远高于公务员,公务员心理能平衡吗?如果公务员心理不平衡,走财政拨款的路径就可能有问题。我个人赞成提高诊疗收费,以技术来补医。但现在如果医药费用没有降下来,诊疗费用却提高了,两头都高了,效果可能会更差。

  我长期以来有一个观点,主导医药健康产业健康发展的有一个指挥棒,这个指挥棒就是医生手中开处方的笔,它是指挥我们整个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指挥棒。现在医生的激励机制、补偿机制、考核机制等等缺乏科学性,不到位,所以存在着过度用药,滥用药,不合理诊疗与用药。这些问题的存在能单单怪我们医生吗?显然不能。医生有责任,但是不能把这个事都归结在医生身上,需要科学合理的激励,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付费机制是重要的制度安排之核心之一,而非通过零差率的形式,是否取消所谓形式上的“以药养医”。

        制衡医生处方行为理性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医保付费机制的改革。给医院付钱的那一方(医疗保险机构)去制衡医院是比较有效的和理想的。很多发达国家(地区)基本上都是通过这种方式。你给我乱开方子可以,你就可能进入“黑名单”,你以后开方子我不给你报销了,病人就不找你看病了。这涉及到医保付费机制的改革,好在现在从中央到地方,以及各个主管部门、医改办都已基本形成共识,要通过改革医保付费机制的方式来约束医生的处方行为,这个我们拭目以待,看它的落实进度、力度。

  通过医保付费机制改革,通过医保付费方式去约束医生的诊疗行为,只有医生合理诊疗合理用药,医疗机构就会合理买药,医药商业就会合理卖药,医药企业才能合理造药,医院环节、医生的处方笔是决定整个医药健康产业是否健康的指挥棒,是解决健康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所有问题的关键。在科学的付费机制的约束下,医生的处方行为理性了,至于是否医药分开,是否需要强制的取消以药养医,我看那将会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有的医疗机构可能主动的就把医药分开了,即使不分开问题也未必会很严重!

版权所有 2000-2022 北京旭日博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 service@boyuan.com 联系
ICP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80318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