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药行业混的人都知道,天士力、以岭、神威都是响当当的中国“中药企业十强”之一,而且都是华北平原上的中药企业,其创业的时间也差不多,都是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创业,经过十多年发展走到今天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本人有幸分别在天士力和以岭工作多年,且都是在市场部从事产品策划工作,与董事长接触较多,在工作中也感知到了他们的个人性情,神威药业因为是我公司老客户的关系,所以与其董事长也接触颇多。从这些老板的身上我深深的感触到了“性格即命运”的经典诠释,正是他们的不同于常人的性格决定了他们注定要成就一番事业的命运。
天士力董事长闫希军:一个“将军式”的战略家
闫希军,从小家境贫寒,要不是多年的执着最终参加了解放军,可能到今天还是甘肃老家的一个农民。是部队让他吃饱了饭、传暖了衣,所以闫老板(天士力内部对董事长的爱称)对部队的热爱是发自骨头里的,在营销管理中也处处体现着“军事化思维”,如大区经理几年一轮换就是效仿部队,防止出现“地方诸侯独霸市场”、经常组织员工去延安学习革命精神、强调“天士力文化”、经常在“天士力花园(员工宿舍小区)”内开展娱乐活动等等,使每个人都无时不刻感觉自己好像身处于军营当中。在闫老板手底下工作的时候,最大的感触就是每次开会听阎老板的讲话都像是思维和观念的提高,其看问题是“大思维、大格局、大气魄”,其对市场的分析和规划都是站在5年、10年以后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且闫老板最让我佩服的是“基本上不插手营销具体的事情”,完全信任我们医药营销公司的各位职业经理人,让每个人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即明确了前进方向、又调动了个人积极性,体现了一位战略家的高度。
例如,2000年初,当时海外市场拓展的不太理想,当时闫老板就创造性的提出了“创新营销概念”,在非洲开展复方丹参滴丸的“健康直销”,按照国内直销的模式在非洲各个国家进行拓展,经过近8年多的努力,现在非洲市场已经成为天士力“利润率最高”的市场。
另外,2000年开始,闫老板就倡议建立了“健康之星”队伍,开始在全国开展患者教育活动,从最早的“浙江第一任大区经理”刘宏伟搞得“万名杭州老人西湖晨跑”开始到今天的上百万的健康之星会员,可以说天士力的患者教育工作走在了其他中药企业的前头。
闫老板最让我佩服的是其的“心胸广肚量大”,有一次我在负责《医药经济报》报头版花位置发布养血清脑颗粒广告时,因为一时工作疏忽把养血平面1/4版的广告图片发给了报社,结果有3期刊登出来后只能看清“养血清脑颗粒”6个字,其他产品信息因为图片被缩小后导致无法看清,闫老板看后找到我只说了句“把错误改过来吧”别的什么也没说,这要是在别的企业没准就要被罚款几万元甚至马上开除,由此可以看出阎老板的容人之量。
以岭药业董事长吴以岭:一个“科研型”的医学大师
吴以岭,作为我的校友,是河北中医学院77级中医系本科生,其出身于中医世家,据他的大学同班同学讲他中学时就能大段的背诵《黄帝内经》、《伤寒论》、《金贵要略》等中医经典,本科大学二年级即破格推荐考上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河北省中医院,因受当时李**院长排挤在1992年年近42岁从医院辞职后出来创业,从开创以岭医院到创立以岭医药集团,短短17年将以岭药业打造成为集科研、销售、生产、研发为一体的医药集团。
吴所长(以岭药业内部对吴以岭的尊称,因为其最早职务为以岭医药研究所所长)对产品科研的钟情是所有医药企业老总中最浓厚的,从97年以岭药业营销队伍建立以来,吴所长时刻将产品的科研放在第一位,从通心络到参松养心、从连花清瘟到津力达,每一个产品无一不要求加强科研研究,从不同的临床研究中为产品总结卖点,加强学术推广。
以岭药业最大的优势和特点是在全国扛起了“中医学术理论创新”的大旗帜,“络病理论”成为了以岭药业产品推广的最大特点,经过10多年的推广,络病理论已经得到了中西、西医广大专家的高度认可,其专著《络病学》也在06年出版,我个人还有一本其亲笔签名的珍藏版。
在销售管理过程中,吴所长非常注重细节,尤其注重“每月销售汇报会”上每个大区经理、产品经理、市场部经理、销售部经理等高管汇报的幻灯片PPT,从汇报的内容到汇报的数据,甚至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都要关注,许多大区经理开会前宁肯“通宵熬夜”都要认真编写,生怕到时候受到吴所长的“高度点评”,我就曾经有一次月度汇报的幻灯片出现的数据错误而受到了吴所长的“高度点评”,为我以后工作中培养“严谨认真的好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吴所长在销售管理中,时刻体现着一位科研学者的特点,从科研方案的筛选到产品定位的制定、从产品单页的制作到学术推广会的开会日期的确定,吴所长都高度关注,耐心指导。
可以说,以岭药业能成为中药学术推广的“黄埔军校”与吴所长多年来注重学术研究、强调学术推广是分不开的。
神威药业董事长李振江:一个“白七爷式”管理大师
电视剧《大宅门》中有一个“雷厉风行、爱憎分明”的白家老号掌门人白七爷,神威药业的董事长李振江就是这样的人。
李董事长30多岁时从承包石家庄栾城地区农药厂起家,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神威药业已经成为了香港上市企业,并建立了以中药针剂、口服药、OTC药为特长的中药企业集团,位列“中国中药企业10强”。
在与神威药业的咨询服务交往中,与李振江董事长多次接触,在多次的交往中也深受教育,李振江董事长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做事干脆利索、雷厉风行,看准的事情不容拖延,必须马上执行。记得有一次我与李总谈合作项目时,我第一天刚从石家庄神威总部回到北京,第二天早晨6点我还在被窝时,李总就打电话到我的手机给我沟通当天的工作-希望我当天上午9点到其北京营销总部与其品牌总监、市场总监商谈其产品策划中的具体细节,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李振江做事情的干练和果断,得确和《大宅门》中的“干大事”的白七爷有神似之处。
李振江董事长的管理之处还体现在很多方面,如对渠道的敏感性,对人员管理的独特性,对中华文化的独特理解···等等。与其交谈时总是不时从他嘴里说出一些“大实话式的经典台词”,让人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在中国3000多家生产中药的企业中,到底有多少企业能在15年左右的时间达到了天士力、以岭、神威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可以说不多,为什么这3家企业取得了这样大的业绩,很值得全国所有的医药企业董事长反思。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我深深的感到----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心、执着的勇气、超长的耐力和永不言败的精神。闫希军、吴以岭、李振江三人的“创业成功案例”恰恰验证了经济学中的“定向增长理论”,也就是经济管理界都非常熟悉的一句话,那就是因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鲁夫的一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最后也给闫希军、吴以岭、李振江这三位“老东家、老主顾”提个醒---多多保重自己的身体,你们的孩子都已经成人了,有的已经开始接班,有的在上学也快毕业了,你们中有的人已经报上了孙子(我当时还参加了满月酒宴),企业做到这个规模已经成为了大家共同的事业,相信随着“治未病”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会越来越好!
最后愿所有的中药企业都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兴盛发达,盛世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