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光霞:品类突围是药店应对“4+7”冲击的有效路径

来源:药店周、21世纪药店  2019/11/12 6:31:24

      今年,“4+7”带量采购(以下简称“4+7”)开始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并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具体到药店圈,“4+7”以后,药店商品管理该如何进行?品类如何更有效支撑企业发展?7月17日,在2019全国药店周上,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秦光霞首次就“4+7”挑战之下,连锁药店的品类运营给与会嘉宾做了一次全方位的探讨。

                                         “4+7”影响逐步显现

      众所周知,去年9月12日,上海率先通过了集采试点方案。两个月以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了国家集采的试点方案。

   19年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4+7”的实行,是实现药价明显降低,减轻患者药费负担;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净化流通环境;引导医疗机构规范用药,支持公立医院改革;探索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秦光霞分析,这次一共有36个药品参与竞标,最终中标的药品是25个,主要涉及高血压和精神类的疾病用药,平均降幅52%,降价前的市场总额是571亿元,降价后的总额225亿元。她认为,这些商品带给零售连锁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下图标红部分在连锁甚至是过千万的单品,像蒙脱石散等等。(图略)“4+7”中标医保药品信息统计

在秦光霞看来,“4+7”既带来了机遇,又有挑战。机遇是促进医药的分开,降低国家医保支付费用,减轻患者用药的经济负担,促进健康商业保险业的发展,消除行业同质化低水平竞争,推动医药行业连锁集中度提高。但同时也为行业提出了以下必须回答的问题:药店零售行业药品高毛利时代即将终结?药店盈利水平如何支撑?高端人群的健康用药需求如何满足?是否能推动药店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零售药店医保支付是否会扩容?对药店专业化水平提出了哪些更高的要求?

                                            药品品类发展方向

       针对这样的政策趋势,秦光霞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供连锁思考探索——

第一要做到专心、专业、专注DTP药房发展和探索。2015年DTP销售规模约80亿元,2016年已超过百亿元。据平安证券2017年的预测,到2020年市场空间约6100亿元,DTP市场占有率将高达54%。 “4+7”背景下,药企会加大在院外渠道的布局。DTP药房可以经营高值自费处方药,并结合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其专业药品供应保障能力、专业药事服务能力,再加上医学、康复管理服务能力,提供患者随访、康复等全周期服务。 

第二是探索原研药的承接,提升原研药在零售市场的品牌价值,原研药在医疗市场占有率非常高,在药店有好的市场基础,在这样的销售渠道,原研药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市场表现。

第三个层面,探索辅助用药,承接辅助用药的市场外流。19年6月11号,卫健委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这些药品销量在医疗市场会慢慢受到一定的影响,若零售药店能承接这些辅助制剂,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第四,探索生物医药,开拓处方药新空间。生物医药发展迅猛,全球的生物药品的销售份额以年30%的速度增长,国家发改委也在2017年印发了十三五生物产业规划,最近AI技术在生物医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都会助推生物医药更快的发展,关于此类药品的承接,也是零售药房要密切关注的。

第五,精耕慢病管理,夯实专业基础。对慢病人群要加强用药依存性规范化管理,进行全病程、全生命周期的用药解决方案,发挥药房的专业化优势。

第六,大力发展品牌OTC品类,拓展零售市场的份额。OTC品类是零售连锁药房最基础的品类。中成药不适用一致性评价,但是中成药更需要专业化,需要辨证施治,要回归专业化服务,真正的为患者带来价值。

                                              品类运营突围路径

      对于药店品类运营,秦光霞认为有非常多的领域可以突破。

一是深耕中医药,提升发展空间。2017年9月,国家出台了中医诊所备案制,大大缩减了开办中医诊所的繁琐的手续,大大促进了全国各地的中医馆,中医诊所的发展。今年6月,国家对医生如何开具中成药,中药饮水片处方,也进行了规范说明。有资源的连锁可以大力发展国医馆,传承国粹优势。

二是做大保健食品类,药妆类产品。现在工业开始生产特殊医学配方试剂,这将是连锁药店一个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药妆在国内的需求也非常旺盛,但是如何进行对接,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三是预防诊断康复健康用品店。现在的器械店的内涵和外延已经进行了扩展,原来是轮椅,制氧机、呼吸机等,现在扩展到了血压计,血糖计,尿酸仪等。

四是探索理疗养生市场,建设治未病诊疗中心。包括针灸、推拿、寒症、足疗、医美、月子中心、母婴中心等等,这些业态跟零售药店都是非常密切的,有条件的都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五是探索医养中心,提供全方位医养服务。到2050年,中国超过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48亿,占中国人口总人数的17.5%,80后、90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未来的养老院、医养中心,托管照料中心,也可探索方向。

六是健康药膳食疗,扩展药食同源,涵盖药膳房、食疗中心、养生厨房等。

七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大健康。我们现在能实现的,就是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远程诊疗、远程问诊、远程开方、远程审方;还有B2C渠道,销售增长迅速;第三个就是O2O,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阿里健康、优药送等等,这些渠道不管做不做,但选择已经都摆在我们面前了。

版权所有 2000-2022 北京旭日博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 service@boyuan.com 联系
ICP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80318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