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制药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与思考

来源: 齐正伟、王素华 2020/2/7 17:12:08


2月6日就《面对疫情制药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与思考》为主题,旭日博远采访了业界两位知名的实战派营销专家进了交流。以下是两位大咖的观点。

旭日博远高级营销顾问齐正伟

        一、疫情现状与带来的影响

2019年12月份开始于武汉的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经过一个多月的发展、蔓延,最终成为全国性的一场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湖北、武汉是重灾区,1月份借助春运的人口流动,全国各省无一例外成为被传染区。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随后,全国各省实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地迅速行动,除急需防护、药品、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运输、配送外,停止一切商业活动、与疫情无直接关系的人员实行严格的出入限制,一时间,全国各城市出现空城景观,大街上人车稀无,各类商务活动终止。这一切全是为了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染群。进入2月份,确诊感染者以每天超过两千人以上的速度在递增,疑似病人更是日超过4000人速度在激增。按照专家的意见,出现拐点的时间最早也要在2月20日之后,我们预计,2月份将是疫情爆发最为严重的月份,3月份可能会出现疫情传播速度缓和,但恐怕各地却不敢放松警惕,也不会允许大量人员的自由流动与聚集。

二、疫情对制药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与思考

因为疫情始发自去年12月份,由武汉快速蔓延并输出全国于今年1月份,进入2月份更是呈现确诊人员和疑似人数的暴涨。我们知道,只有一部分企业的年会在春节前即1月24日之前召开了,还有一部分企业的年会计划在春节后2月初召开,这样,造成很多企业的年会因疫情影响并未召开。可以说,制药企业的年度工作计划基本上被打乱了。大疫当前,如何面对制药企业的营销工作?这是摆在各位制药企业领导者尤其是负责营销工作的领导者面前的一项难题。

笔者认为,本次疫情属于一次突发公共卫生重大事件,范围波及全国甚至全球,对制药企业会造成短期的经营困难,与防护用品、治疗药品相关联的企业正在全力以赴生产抗击疫情的产品,与疫情无关的制药企业短期内销售会被抑制,但是随着疫情的发展,预计在3月末4月份会缓和、结束,那时医药企业的销售又会出现一个短期的销售反弹,这是被抑制后的一次补偿。那么在2、3月份,制药企业需要做什么?

一、        销售年会还没有召开的,建议以视频会议的方式举行,各位参会者各自在家通过视频方式参会,会议在按原来既定计划的前提下,需要临时增加疫情的影响与评估项目;

二、        终端客户拜访短期内无法实现,只能与微信、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及时沟通和跟进;

三、        临床药品受疫情影响最大,各个医院都进入全力应对疫情的状态,与医生联系和沟通业务会有一定困难,而问候与关心可能更重要;

四、        确保药品供给不能中断,做好物流与配送的衔接与电话沟通;

五、        企业内部员工的沟通应该不存在什么障碍,只是比平时减少了面对面的机会;六、        大疫当前,新医改政策在原有计划中的推进可能会延期,新的政策出台也会延期,而与政策紧密相关的药品可能又多了一个窗口期,从销售角度看,这个可能也是一个小机会,企业需要关注与跟进;

七、        现在尚无法评估疫情对今年上半年企业业绩的影响到低有多大,与疫情相关的药品如抗病毒药物、感冒药、退烧药、营养类会出现短期的增长,之后可能会呈现疫情后的下降,即“负反弹”;而与疫情无关的药品会在疫情期间出现低迷状况,疫情结束后会出现补偿性“正反弹”。需要企业抓住机会,提前谋划与布局。

旭日博远高级营销顾问王素华

     一、疫情现状与带来的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搅乱了本该欢乐祥和的佳节。举国上下的防控工作正紧张有序地进行。作为一名医药行业人,出差行李箱中常备的几个库存口罩也经不起出去几趟,此时能做的也只是听党话,宅在家。同时,也因为知道得太少而不敢相信太多,不信谣、不传谣。

期间,被问得比较多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能否买到口罩?二是所在公司是否有治这个病的药?

口罩的问题简单直接:没有!只说一个观点:此时的口罩是严重短缺物资,我不应该跟更需要的人抢。同时,我不保证能买到正品,即使是正品也担心来路不明,价格就更不说了。

药的问题一定是有!但比较专业,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至少对症的药有,有效的抗病毒药大家都没有。(近期关于某药呼声较高,一定程度上是好事。但药毕竟是药,有效性的另一面还有安全性,试验的前提还有伦理。所以还需理性对待。)

疫情当前,防控压力表现明显,官方多次新闻发布会也坦言保障供应的巨大缺口。对医药企业扮演的角色也有些思考:新医改形势下,在以患者为中心系统解决方案中的如何发挥积极作用?如何进一步提升?

早年的药铺都会挂一副对联:

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

天下平安人皆向往,聚蓄百草只为有备无患。企业的存在一定不是期望人生病,但又期望能在疾病的防治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疫情对制药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与思考

一、产品的研发立项上,企业战略层面的事需集体的智慧,相信领导们一定会在疾病谱的演变和突发公共事件上做深入的研究。面对疫情,我们能提供的产品是满足一线的需求、需要,还是欲望?

二、企业提供的不只是产品还有服务。我们还需要提升团队的服务能力。

三、互联网+的进程将在本次疫情的防控中进一步加快,无论是服务本身还是形式都对时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防止医院内的交叉感染,有条件的医院都在这紧要关头增加了网上问诊的力量。电商配送人员的缺口明显,不只是因为春节的影响,更是不串门经济突显,一次事件就会改写一段历史,互联网营销必将成为挑战传统营销的黑马。

疫情当前,病毒固然可怕,但比病毒更可怕的是谣言和恐慌。我们有多少人具备正向心理干预的能力。

四、疫情锁住了我们的脚步,但停工不停学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动。因为我们的立足之本不在于年龄、不在于工龄,而在于不可替代性。我和多数人一样,是在为企业打工,但都在为自己学习。不确定的环境,确定的是自己。相信:自己能力提升了,同样的场景、不同的能力、结果自然不同。

一起努力,以停工不停学的方式,为武汉加油卡、为中国加油!

抗击疫情,从我做起.jpg

版权所有 2000-2022 北京旭日博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 service@boyuan.com 联系
ICP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80318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