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康养”成新风口,如何做?张伯礼这样说…

来源:  2024/1/18 14:04:22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在“推动康养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大会上,发表题为《中医药助力康养事业》的演讲。

张伯礼表示,中医药在治疗慢病方面有显著优势,中医药文化值得传承与挖掘。

那么,中医药如何发挥作用,助力康养事业?


2030年将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这个目标非常之大,特别是提出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的产业,推动全体老年人实现基本养老服务。

       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均预期寿命2021年是78.2岁。十四五将促进老年人健康作为一个全周期保证人群健康的重要内容。

       同时,到2030年,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0%,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这个任务日益严峻。



中医药治疗慢病有显著优势

      老年人一系列生理特点退化,是必然趋势,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老龄化以后的疾病负担会加重,同龄疾病分布率和老人分布率明确增长,越到高龄越明显。而慢性疾病的“防·治·康”就是个大的问题。

现在老龄人群里的慢病占绝大多数,而老龄慢病的治疗往往呈现一个共同特点:不能根治,只能延缓发展。疾病由多个因素造成,单一的靶点治疗并不能取得很好效果。

中药治疗是多组分、多靶点的整合调节干预。比如中药的“复方丹参方”,它的药效物质围绕心肌缺血的主要病理环节,不同的物质对应不同的环节都起到一定作用,整合起来维护心脏的健康。这就是为什么治疗心血管病的中药是各类中药里最大的一类,也是人们一直在用的。

       中医药对慢病防治有显著优势。《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可以看到,共立项60多部,发布了30多部。指南中对某一个疾病的某一个阶段、某一个症状、或某一个需要干预的环节有对应的优势中成药,都是经过循证评价提出来的,所以中医药对慢病是有优势的。



中医药健康养生理念值得发掘

        未来医学将由“疾病医学”转向“健康医学”。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世界”,各国也纷纷提出类似健康美国、健康日本等等,实际上这也是全球的共同呼声。

        在《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里,人的预期寿命到2020年要达到77.3岁,我们已经超额实现了。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要比2015年下降30%,这个指标也已经实现。

        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健康是整个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就是中医讲的“体壮曰健”,“心怡曰康”。

        在影响人的健康因素里,最大一部分是生活方式。其他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医疗条件等等都有一定影响,但主要是生活方式。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所以中医药学中的养生理念值得去发掘。


康养产业或将成为支柱产业

        康养产业包括养老、养生、医疗、文化、体育、旅游多个工业集群,消费需求逐渐上升,2018年5万亿,2020年8万亿,预测到2030年将达到20万亿。如果2030年实现这个数值的话,那康养产业基本占比是GDP的10%,也是一个支柱产业。

        “医养结合”是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养老,也是现代医疗技术和养老保障的相结合。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与养老两种资源,满足所需。

        现康养医疗模式已成为主流趋势,随着AI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中医药产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



版权所有 2000-2022 北京旭日博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 service@boyuan.com 联系
ICP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80318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