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作为国药集团现代中药板块核心企业,太极集团有限公司如何通过战略重组与深化改革实现扭亏为盈?如何借助数字化与国际化双翼,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国药太极党委书记、董事长俞敏先生接受媒体采访,深度分享企业发展路径与行业思考。
重组焕新:三年改革,从困境到新生
太极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72年,2021年正式成为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企业,形成覆盖医药研发、工业、商业、中药材资源的全产业链布局。回顾企业发展,俞敏指出,太极曾凭借核心产品与营销创新高速成长,但也因内部矛盾与市场变化陷入停滞,错失行业“黄金十年”。
转机来自于央地合作。2021年4月,国药集团通过中国中药对太极进行增资扩股,并启动以“变易、简易、不易”为核心的“太极易行动”:
变易:推进战略调整、治理规范、三项制度改革;
简易:聚焦主业,逐步收缩至中药主业及核心品种;
不易:保留优质产业、优秀品种、团队与文化。
改革成效显著。2023年成为企业发展高峰,相较2020年,营业收入增长超37%,利润总额提升超15亿元,资产负债率下降1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超100%。尽管2024年面临市场波动,公司仍坚定推进深化改革与转型升级,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俞敏表示,通过这几年的战略布局及持续深化改革,已构建的全新发展格局将加速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践行健康中国:
守正创新,构建中医药产业新生态
作为央企,国药太极将健康中国战略融入企业发展脉络,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医药产业促进”两大方向。
在传承方面,公司提出“正源出新”理念,搭建老中青三代传承人队伍,设立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与技能大师工作室,守护如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等百年技艺。
在创新方面,公司加快数字化转型,以数据解析中药活性成分与作用机理,推动工艺升级与产品年轻化。俞敏强调,“要用现代科技手段讲清楚、讲明白中药”,推动中西医联合诊疗与中药国际化。
同时,公司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药创新研究”院士工作站,联合发布全球首个中药全产业链大模型——“本草智库・中药大模型”,并打造集种植、制造、营销于一体的绿色低碳产业链,目前已拥有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聚焦与创新:
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
面对市场竞争,俞敏指出两大关键词:聚焦与创新。
两聚焦:聚焦中成药大品种(如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与中药材大品种,以二产带动一产、三产集约发展;
两创新:构建“三结合”(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的科研体系,打造“根深叶茂”的营销模式——以临床价值为根,终端覆盖为叶,数据驱动全域营销。
在产品研发上,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大投入,2024年在研项目61项,涵盖中药、化药、生物药等多领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获批上市、华盖颗粒获澳门中成药注册证书等成果,凸显其研发转化能力。
数字化与国际化:
打通中药现代化的“任督二脉”
数字化转型方面
国药太极构建“一个数字化太极”蓝图,以“阴阳互动”理念打通内外系统:
对外(阳):贯通研发、种植、生产、营销全产业链,建设中药材质量追溯平台与“产业大脑”,提升工艺标准化与质量均一性;
对内(阴):打通内部管理链,建立“总部管理驾驶舱”,实现数据赋能决策。
目前,公司承建的重庆现代中药“产业大脑”已启动“灯塔工厂”创建,标识解析平台注册企业超500家,解析量超1.1亿次。
国际化布局方面
公司产品已进入全球近60个国家和地区,获近100个注册文号。未来,公司将与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OTC品牌出海行动”深度合作,通过“产品+服务”双轮驱动、全域营销体系搭建、文化输出三大路径,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从濒临困境到焕新崛起,国药太极以战略定力与创新勇气,走出一条传统药企的现代化转型之路。正如俞敏所言,“唯有聚焦主业、持续创新,才能在变局中赢得未来”。在健康中国与中医药振兴的浪潮下,国药太极正加速向“世界一流中药企业”愿景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