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论中西医结合: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张伯礼院士)

来源:名家论中西医结合  2025/9/30 11:30:20

2019年6月,张伯礼院士(以下简称张院士在“中医与西医的整合战略研究”大会上讲道:“中医药快速发展的时机到了。”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药在群众中的口碑越来越好,中医药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一直在提升。张院士强调,中医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突破两个瓶颈:一是提高中药品质;二是抓中医药循证,突破瓶颈的关键是促进中医与现代化技术结合,即中医理念与西医技术的结合,这也是未来医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张院士进一步指出:“这个未来医学属于中医的范畴,不是除中医、西医之外的第三支队伍。”笔者现将张院士对中国现阶段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趋势、瓶颈及策略的阐述整理如下。


一、提高中药品质、紧抓中医循证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1.提高中药质量,生产无公害中药

近年来,我国中药材工业生产总值持续上升,已由过去的300多亿元产值升至现在的近万亿元产值。同时,大量中药健康产业应运而生,如中药农业、中药保健品、中药化妆品、中药兽药以及中药工业等,野生中药材早已供不应求,大量人工种植的中药材被投入市场。

张院士强调:“品质就是中药材的生命,品质一旦出问题,中药材产业的生命就没有了保障。”中药材从野生到家种是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如优质的种子和种源,规范化栽培,科学的田间管护、施肥和农药等。这场革命的关键是:①解决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问题,生产无公害中药;②提高中药品质,保证道地药材的药效。张院士指出,中药材是我国独特且具有战略意义的宝贵资源,药材栽培是一条渐进路径,很多复杂的技术环节有待深入研究,可能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总之,中药材的质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2.紧抓中医循证,用证据说服世界

目前,中医药服务虽然在我国整个医疗服务总量中呈逐年上升趋势,采用循证医学的理念,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方法,有计划地开展临床循证研究,不仅可使临床用药更具针对性、疗效提高、费用降低,而且可以提高中医药在医学界的认可度,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近几十年来,已经有不少的中医循证研究获得了科学的证据,被广泛认可并推广应用,如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保延教授团队的针刺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研究就是非常好的一个例证。在研究过程中刘教授团队选择针灸优势病种和公认的疗效指标,从方案设计到实施的过程均遵循国际通行的临床研究规则。此项研究用高质量的临床证据证实了电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确切的临床疗效,其研究成果刊登在国际权威杂志JAMA上。该文章一经发表,就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很多国家将针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列入医保范畴。

张院士指出,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一定要立足解决关键问题,提供高级别的循证证据,而在循证过程中,方法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种药物到底有没有疗效,价值有多大,什么样的人群更适宜,风险是什么等等,都需要通过研究数据来证明——这对于合理用药非常关键”。张院士认为,临床循证不能简单地把中医药治疗“有效”或“无效”作为评价标准,而应遵循国际临床研究规则,如有效,需进一步研究有效的规律,如药效的具体起效时间、平台期拐点、滞后效应时间等等,用临床循证证据说服世界;另一方面应准确定位中医药临床治疗的角色、找准中医药临床治疗的切入点。中医药的治疗效果不一定均要体现在主要的客观指标方面,一些次要客观指标同样重要,如患者的生存质量等。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陈香美院士团队在IgA肾病尿毒症阶段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中发现,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西医透析治疗,可以明显保护残存肾功能,降低内生肌酐指标、有效减少透析次数,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此在循证证据的指导下,中医和西医协同配合,各自发挥优势,使临床疗效达到最大化。张院士再次强调,临床循证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要明确病情改善的病理环节,清楚其终点效应,深入探讨中西医优势互补的最佳化治疗方案。总之,只有将中医和西医有序结合的临床疗效转化为科学的数据,才能促进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进步。


图片



二、结合现代科学手段,促进中医药发展、创新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理论指导下的医学。张院士指出:“西医看到的是清晰的局部,而中医看到的是客观的整体,两者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维护健康,两者各有优势,不能互相取代,但可以优势互补。”中医药发展创新,要吸纳现代最新成果,既用望远镜看到宏观的整体,又用放大镜看到清晰的局部,从客观的整体中找到清晰的局部,瞄准目标人群,把中医药功效发挥到最大。以屠呦呦教授“发现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的生命”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例,张院士认为“研究成果要获得国际认可,一要有效,能真正解决问题;二要原创发明,因此创新十分重要”。张院士提道:“青蒿是把草,青蒿素是个宝,青蒿如何变成青蒿素,靠的是现代科技手段。中医就是原创思维,中医有很多好的理念,但一定要结合目前的科技手段才会产生原创的成果。”张院士还强调,中医药走向世界要靠疗效,但必须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科技是中医药走出国门的翅膀,科技的翅膀越硬,中医药才会飞得更高、更远。

张院士指出,未来医学就是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一定要服务于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尤其是在慢性、复杂性疾病的诊疗中。汤钊猷院士以九十多岁的高龄,结合自己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经历,著《西学中,创中国新医学——西医院士的中西医结合观》,书中强调“西医加中医才是未来医学的方式”。张院士非常赞同汤钊猷院士的观点,提出这种未来医学属于中医的一支队伍,并非中医、西医之外的第三支队伍。中医与西医的结合、整合、融合等是代表中西医结合的不同阶段,关键在于“合”。张院士进一步强调,我们不能仅把中医作为自然科学来评价,中医是超越自然科学的学科,它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等各个方面,这也是优势所在,代表的是未来学科发展的方向之一。



三、结语

张院士语重心长地表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必须和现代科技结合,解决限制中医发展的瓶颈;生产无公害中药、提高中药材的品质;紧抓临床循证,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高级别证据,帮助中医药实现创新,这也是中医药走向国际的关键。目前中医药在建立标准、研究机制等方面做得也还不够,中医药发展需要中医和其他学科广泛地进行交流合作、共同研究、融合发展,这样才能促使中医药高质量快速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 2000-2022 北京旭日博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 service@boyuan.com 联系
ICP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8031801号-1